5月20日,走上2023年上海科技节科学红毯的不只是科学家们,还首次出现了4位“科技工匠",他们中有的负责大科学装置的测控,有的从事卫星总装,有的钻研氢原子钟制造,他们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守"功成不必在我"的初心,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出色的成绩。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敏表示:"让全社会来关注到我们科技工匠,科技不是只有一条路,除了做科研,科技创新是一个全链条。"
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5000平米的神光Ⅱ激光设施实验平台里,各种仪器单元组件超过1万6千多个,“科技工匠”杨琳在这里爬高钻低,每天都是几万步,席地而坐是家常便饭。"我们要钻、要爬,一天过完了以后,是挺累的,很累,要么就是蹲着,要么就是坐在地上。"杨琳说。
这些大型激光装置系统是我国开展激光聚变研究的核心平台,也是我国唯一开放共享的前沿高能密度物理实验平台,每年年初,全年的实验用户就会迅速订满。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物理联合实验室主任、研究员朱健强介绍说:"我们不仅服务于国内,国际上很多国外科学家也来用平台做实验。"
保证激光设施,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每一位用户,就是杨琳所在的运维团队所要做的。她总是随身携带着一个"手包",里面装的可不是化妆品,而是一些小工具,准备着随时响应,上下排查。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