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召开高层的电话会议,回顾总结2018年的工作,展望2019年的计划安排。会后,洛-马公司首席执行官玛丽莲·休森向分析人士畅谈了该公司的未来计划和构想:F-35生产要提速!价格降到8000万美元以内!
作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军备项(巨)目(坑),F-35自然是洛-马公司关注的重点。目前,F-35仍然处于“低速试生产”(LRIP)状态。没错,尽管F-35已经生产了300多架,LRIP已经到了第12批,但仍然还只是个“低速试生产”。所以,洛·马公司近期的工作重点是希望在2022年和美国国防部签订一份多年的生产合同——也就是转为正式批量生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洛-马公司打算先做到两件事:一件是提升F-35的产能,以满足未来可能的批量生产需求;另一件就是降价,目标是在2023年把F-35A的价格降到8000万美元以内。
目前,洛-马公司给出的F-35各型号的单价分别是:美国空军和大部分盟国订购的F-35A(常规起降型)8920万美元、美国海军陆战队和部分盟国订购的F-35B(垂直/短距起降型)1.155亿美元、美国海军订购的F-35C(舰载型)1.077亿美元。当然,这个价格是供应美军的裸机价格,对外销售的话还会有上浮,尤其是如果卖给并非最初的项目参与国,上浮会更多。再加上配件、售后服务、弹药等额外配置,价格将进一步增加。
这个价格比刚刚开始生产时已经有了大幅度下降,尤其是考虑到改进型号的第三代战斗机价格也普遍高涨的情况下,第四代战斗机能有这个价格已经相当有吸引力了。要知道,波音公司的F/A-18E/F“超级大黄蜂”的最新报价已经高达7900万美元起步,该公司正在努力向美国空军推销的F-15X(F-15的最新改进型号)裸机价格也不低于7500万美元。即使是以价格便宜著称的俄罗斯战斗机,苏-30MKI的价格也超过1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F-35战斗机价格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量和产能的不断扩大。2018年,洛-马公司交付了91架各型号的F-35;今年的目标是交付131架,这已经达到了美军希望的生产速度;洛-马还计划,在两年内把产能进一步提升到每年161架。与2016年只交付了46架相比,产能提升的幅度是巨大的。并且,目前F-35的这个产能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第四代战斗机产能。由此可见,尽管美国的民用制造业和一些基础工业已经萎缩了不少,但在高端制造业、尤其是武器装备制造方面,仍然保持了强大的产能,值得重视。
正因为产能大幅提升,洛-马公司在原料和部件采购时能够以更大的订单换取更低的单价,从而有效控制F-35的价格。未来进一步提升的生产速度,也是洛-马公司有信心把F-35的最低价格减少的8000万美元以内的主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个原因也许和F-35使用了不少中国生产的零件有关,毕竟“Made in China”是有名的价廉物美。
当然,提升产能并不是说说就能搞定的事情,这需要F-35联合项目办公室的协助,也需要整个供应链和一大票国际客户的配合。不过,休森对此很有信心——毕竟从年产46架到年产131架的提升都搞定了,洛-马认为进一步提升产能也没有问题。休森自信地表示,每年161架不算什么,只要客户有更多需求,洛-马公司就还能造更多。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苏宁 实习编辑:宋子夜)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