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萨德的快问快答
Q:萨德名字是什么意思?
A:萨德的英文是THAAD,全程是Terminal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也就是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所以,萨德其实是汉语的音译。
萨德1
Q:萨德具体能干什么?
A:顾名思义,萨德是用来拦截弹道导弹,并且是飞行至末段的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射程3500公里以上)。实际上,对于中短程弹道导弹(射程3500公里以下),萨德可以在飞行中段时将其击落,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既能在大气层内,又能在大气层外拦截导弹的反导系统。
萨德2
Q:与其它反导系统相比,萨德有何不同?
A:萨德拦截半径200公里,拦截高度上限是150公里,如果对这个距离没有概念,想象下大型客机的飞行高度也不过就8公里-12公里。
萨德3
标准3导弹:拦截范围和拦截高度的上限分别为1200公里和500公里,能对大气层外的洲际弹道导弹有效拦截。
搭载标准3导弹的,就是大家很熟悉的美日驱逐舰,诸如阿利伯克级,金刚级等等。也就是说,美国在亚太地区已经具备了洲际弹道导弹中段拦截的能力。
驱逐舰
2008年2月21日,美国海军“伊利湖”号导弹巡洋舰发射一枚标准3导弹,在距离地面247公里高度成功拦截一颗失控的间谍卫星。
伊利湖号
爱国者3反导系统:如雷贯耳。同样是针对飞行末段的弹道导弹,拦截范围只有30公里,拦截高度15公里,主要是对重回大气层内的“漏网之鱼”进行最后拦截。如果爱国者3导弹是“点防御系统”,萨德就是“面防御系统”。
爱国者3
爱国者3的前身爱国者2,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表现不俗,目前日本和韩国都部署了爱国者3反导系统,其中日本还具备了自行生产的能力。
可见,在大气层内外自由“游走”的萨德,是填补了标准3和爱国者3之间的一段空白,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Q:都有哪些国家部署了萨德?
A:在欧洲,美国利用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戒备心理,在罗马尼亚、波兰部署了萨德,如今,美国想故技重施,以“朝鲜威胁”为由,要把韩国拉下水。
但可笑的是,目前萨德的选址可能放在星州郡,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萨德的拦截半径甚至覆盖不到首都首尔,号称保护老百姓的说法不攻自破。实际上,驻韩美军基地才是萨德的保护重点,此外还有东南部港口,这是为了保护在朝鲜半岛发生突发事件时,可能在韩国登陆的驻日美军。
地图
Q:我们为什么要反对萨德?
A:萨德要入韩,中俄都是极力反对,究竟萨德威胁有多大?
战略意义
前面说过,美国已经在日韩部署了爱国者3反导系统,同时还有装备标准3导弹的各型驱逐舰游弋海上,一旦萨德入韩,美国就在东北亚地区拥有完整的导弹防御系统:“爱国者”为低层末端反导系统;“萨德”为高层末端反导系统;“宙斯盾”系统负责高层中段防御。
雷达威胁
实际上,萨德系统的导弹拦截功能对于中国来说,并非威胁。萨德用于末段高空拦截,拦截高度为40~150公里。考虑到中韩近在咫尺的距离,中国的导弹在这一高度尚处于发动机工作的动力飞行段,绝大多数中国导弹都不是萨德的“菜”。
但萨德系统装备的雷达非常值得人警惕。TPY-2雷达是萨德系统的核心,号称世界最强大的陆基移动雷达,探测范围达到2300公里。如此一来,大半中国都在萨德的监控之下。未来10年到25年,部署“萨德”意味着强化对亚洲内陆区域信息情报技术的搜集。
雷达
简述美国导弹防御发展
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如何防御可能来袭的苏联导弹,60年代,美国开发了哨兵、卫兵反导系统,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到1976年,全部下马关停。要知道,洲际导弹的最高飞行速度可以接近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7.9km/s,在那个年代,拦截的难度可想而知。
直到1983年,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星球大战计划”,形成如今导弹防御系统的雏形。当时,美国计划在太空建设激光发射平台,来对付苏联的战略导弹,这个想法放到今天都有些天马行空。
SDI
冷战结束后,美国宣布把“星球大战计划”改为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其中的两大部分,就是曾经的网络热词TMD和NMD,前者是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用来保卫美国的关切地区和海外利益,后者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用来保卫美国本土。
进入21世纪,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小布什将TMD和NMD合二为一,成为MD,就是导弹防御系统。
现在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除了前面提到的标准3导弹,萨德反导系统,爱国者3导弹,还有陆基中段反导系统。这就更厉害了,最大拦截距离5300公里,拦截高度2000公里,可谓真正拒导弹于千里之外。
GMD
目前该系统的性能只能算差强人意,但美国依然十分看好它的前景。目前,美国已经部署了9座预警探测雷达,分别在美国本土、阿拉斯加、英国和日本等地。如果该系统日后成熟,美国将拥有全面系统的导弹防御能力。
(编辑:孙燕)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