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每四年选举一次总统,自小罗斯福以来,任何一位总统只能担任两届,每个大选年都是奥运会的召开年。比如,小布什是悉尼亚运会的2000年当选的,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年连任,奥巴马则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年当选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年连任。
美国大选:除了选总统还干嘛?
通常,美国的大选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初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选。初选是在解决到底谁来选,即产生两党各自唯一的候选人人选;比如就目前来看,民主党和共和党就分别派出了希拉里和特朗普两位候选人进入到“终极PK”,也就是最后的大选。最终的新一任美国总统就是在最终的大选阶段产生的。
当然,除了总统之外,每次大选年还会相应地选举全国国会众议员、三分之一的国会参议员、大概12个州(+两个属地)的州长以及地方层次的选任职位。同时,更多州还会在同时举行某些公共政策公决,比如大麻是否合法化、如何筹集治理下水管道的费用、要不要重新划分学区,等等。
美国大选已进入短兵相接
从2016年大选的竞选阶段看,2月1日中部农业州艾奥瓦举行的党团会议初选。
初选阶段才正式开始,直到6月14日民主党在哥伦比亚华盛顿特区最后一站初选结束,一共耗时4个半月。但事实上这算是比较短的一次初选,以往很多时候几乎是在人们从大选年前一年的圣诞假期中醒来,初选就开始了,比如2008年的两党初选都是在当年1月3日就拉开帷幕了。
一般而言,在各州逐次初选之前,两党参选人就早已开始了较量,我们将那个阶段叫做隐形初选,其实就是吸引更多眼球和人气的媒体卡位战。一般而言,两党中的某一个主流参选人正式宣布参选,就拉开了隐形初选的大幕,进而也就开启了整个竞选周期。比如,2016年大选,是2015年3月23日得克萨斯州国会参议员克鲁兹开启的,至今其实已经有15、6个月了。
无论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其实也都是在隐形初选期间就确定了领先地位的。而如此耗时持久的选举战争,也就导致了参选人不得不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
一场大选要花多少钱?
说到竞选财政,难免要提到美国竞选中的“金钱游戏”。几乎从一开始,竞选政治就离不开钱,虽然没有经验研究证明钱多的一方就一定赢,但没有金钱的支持,的确是寸步难行的。根据统计,2012年也就是上一次总统大选,两党参选人一共开销掉了26.2亿美元,相当于南苏丹国一年的GDP。2016年的大选如此激烈,肯定会在竞选经费上再创新高,甚至两党参选人的网站上还曾接受过比特币的捐款。
特别是在2010年公民联盟诉SpeechNow.org之后,一种叫做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即Super PAC的组织为竞选财政打开了缺口。
初选中Super PAC曾力挺希拉里
这些组织因为不与具体参选人有固定联络而被排除在竞选财政的限制之外,但他们却一直以投资政治广告来支持某个参选人或某些议题的立场,其效果还是助选。这样算来,即便是2012年大选应该远不是账面上的26.2亿那么简单了。
希拉里VS特朗普 最后冲刺何时启动?
目前看,各州初选已经结束,两党已经基本确定了2016年的总统提名人,即民主党的希拉里和共和党的特朗普。但初选阶段还需要等到7月中下旬的两党全国代表大会才能转入正式大选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相比的8月底、9月初相比,这次的两党全国代表大会都是提前一个月召开,这就意味着残酷的大选阶段在今年格外得长。
今年,共和党和民主将分别在7月18日到21日以及23日到25日展开全国代表大会,而会址分别选在了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以及宾西法尼亚州的费城。关于两党全国代表大会的选址,首先当然是相对较大的城市,其次也尽可能表达出当时两党的某些关切。
比如确认奥巴马历史性提名的200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就选择在科罗拉多的丹佛市举行,突出对拉美裔以及政党结构变动中的落基山区的关注,而2012年谋求挑战在任总统奥巴马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则选择了致胜关键的摇摆州佛罗里达的坦帕,虽然当年共和党也没有拿下佛州。今年的两个选址,其实都是美国经济地理意义上的所谓“锈蚀地带”的工业区,或许突出了两党对当前中下层蓝领群体的关注。
希拉里&特朗普 呼唤“神队友”
两党全国代表大会除了正式确认各州初选的人选的合法地位之外,还会授权两党各自人选遴选并公布自己的竞选搭档,也就是副总统候选人,或者未来的副总统。值得注意的是,副总统人选不是初选中选民投票产生的,而是由选民选择的人选再选择的。历史经验看,副总统其实更多是谋求党内团结的产物,不需要与总统候选人有多么密切的关系,只需要实现某种平衡就好。
比如,1976年来自南方的卡特选择来自北方的蒙代尔做副手,谋求地域平衡;
比如,2012年前州长罗姆尼选择国会众议员保罗·瑞安做副手,突出华府圈外人和圈内人的配合;
再如,1988年64岁的老布什选择41岁的国会参议员奎尔做副手,弥补年龄和代际差异;
或者是2008年奥巴马选择了初选对手拜登,凸显党内整合,以及对政治经验的尊重。
总统人选产生的过程是在不断检验之后再产生,而副手的过程其实是产生后再被公众、媒体不断检验。所以,其实副手的地位更多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副手几乎少有扭转总统人选颓势的例子,但更多的情况却是,一个没有慎重选择的副手,会拖累掉整个总统竞选。
比如1972年的民主党总统竞选,当时的提名人南达科他州国会参议员乔治·麦卡文最初的人选是参议院的同事,来自密苏里的托马斯·英格顿,但后来英格顿被爆出曾经接受精神病治疗。迫于压力,麦考文不得不临阵换将,换上了肯尼迪总统的小舅子、曾任驻法大使的萨詹特·施瑞福。这一换,不但让改革派麦考文沾染上了精英贵族的拖累,而且直接影响了对他判断力的认可度。再如2008年麦凯恩对萨拉·佩林的选择。
共和党首位女性副手人选,这一开始绝对是一个令人“一颗赛艇”的选择,但佩林的经验饥荒、固执保守以及娇奢跋扈,很快就彻底击垮了老麦还存在的那么一点点的信心。 这样看,2016年的副手人选还是很关键的。
另一个原因是,目前无论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的不满意度可谓是极高,甚至是一个比一个高,而且两人无论谁当选,都将是各自政党年龄最大的首次当选总统,所以他们都需要通过副手人选的选择重塑形象,至少给选民一个眼前一亮的机会。所以,年轻的新生代、少数裔特别是拉美裔、甚至是女性人选,都可能在今年再次成为创造历史的美国副总统,但到底是会否成功,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在两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之后,2016年选举旋即进入大选阶段。与初选中相对较多的情绪宣泄与媒体卡位不同,大选中的两党候选人将更为侧重于对具体内外政策展开充分讨论与竞争。 这个阶段最大的看点当然就是,计划在9月20日、10月9日、10月19日举行的两党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而10月4日还将举行两党副总统人选的电视辩论。其中10月19日在内华达州举行的那场总统辩论将按照惯例更多关注外交政策,这也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全世界最为关注的。
总统竞选使用电视辩论的历史追溯到1960年代,也就是电视开始在美国普通家庭中逐步普及的时代。电视辩论改变了人民对候选人判断的标准,最为经典的例子是就是1960年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和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的辩论,大多数听广播的人都觉得尼克松更胜一筹,毕竟做了8年副总统,更有经验;而大多数看电视的人则会觉得肯尼迪更好,这主要因为肯尼迪的风度翩翩,而尼克松却一直在流汗,显得很紧张。
另一个例子是,1992年总统竞选电视辩论时,谋求连任的老布什在面对年轻的挑战者克林顿的唇枪舌战时,偷偷瞄了一下自己的手表,结果被电视镜头拍了下来,被认为有些坚持不住了,预示着总统竞选早早败下阵来。
可见,电视事实上是把政治人物的演讲台搬进了普通选民的客厅。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选民更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与候选人进行互动。特别是在今年的大选中,或许希拉里与特朗普的巅峰辩论会打破收视纪录。
11月8日 最后谜底将揭晓
电视辩论之后,按照联邦宪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2016年11月8日即11月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全美各州将迎来大选投票日。届时,符合资格的注册选民将选举包括总统在内的所有换届的选任公职。与国会议员、州长等计算选民票的制度设计不同,总统选举要计算各州以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选举人团票,超过270张选举人团票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按照法律规定,已经在投票日决定了支持倾向的各州选举人团成员即选举人还要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即2016年12月19日再次投票,最终在法律意义上正式确认总统当选。
随后,当选总统将很快组建过渡团队,为新政府的构建与新政策的规划进行具体准备。2017年1月20日新总统将正式就职。2016年大选中产生的新国会即第115届国会两院都将在2017年1月3日就位,而新当选的州长也将根据各州法律差异而先后在2016年年内或2017年年初上任。至此,2016年美国大选周期彻底落下帷幕。
按照惯例,2017年1月20日当天中午,奥巴马要把一封写给继任者的信放在椭圆办公室的那张见证了1880年以来白宫风云的桌子上,然后在新任总统的目送下绝尘而去。而谁又将打开奥巴马留下的这满纸辛酸泪呢?无论这届美国人民行不行,他们都必须做出选择。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