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海上旧里的花样年华
“斜阳镶上金色,光影抹上灵动,伴着柔和琴弦,领你走进多伦路 。”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
20世纪初,一个叫窦乐安的英国传教士在当时虹口公共租界的地面上买下了这片土地,这里本来是中国人管理的“华界”。
可是英美控制的公共租界却越界筑路,形成了事实上中、美、日都不管的地界,多伦路修建于1912年,呈L字型,东、北两端都与四川路交汇,从空中俯瞰,就像一个英文字母L。
走入多伦路,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仿佛进入民国时期,回到了老上海。
多伦路只有550米,但说它是一座万国建筑博物馆,当之无愧。
从多伦路250号走到215号,伊斯兰教别墅、法国新古典主义别墅、还有西班牙花园别墅,一眼一景,目不暇接。
由于当时租界当局越过租界把路修到了华界,这样的一次“越界”将中西并存深深地烙在多伦路上。
这里,既有青砖红柱的中国古典风格的基督教堂;
这里,也有吸收了外国元素的民居住房。
而多伦路的奥妙不仅在建筑本身,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卧虎藏龙之地,二十世纪初文化界重地,也是许多彪炳史册的文坛名流曾经工作与居住的地方。
二十世纪初文化界重地,也是许多彪炳史册的文坛名流曾经工作与居住的地方。
漫步多伦路,你会找到郭沫若、叶圣陶、矛盾、鲁迅这样熟悉的名字。
这个屋檐下、那个窗子边,或许就是文人墨客曼妙文字的起源。
你可能不知道,99年前这里曾是马路菜场,现在经过改造修缮这里更是别有洞天。
沿街面是博物馆、收藏馆,可穿堂入巷时,却还是那个石库门里的弄堂风情:竹竿晾衣、藤椅纳凉。
改造中有所保留,文化气息和生活气息并存。
海上旧里是多伦路的别称;
历史的跌宕沉浮里,多伦路从来不缺风云人物,也不缺内涵丰富;
看的是建筑,走的是一条路,但品的却是隐在背后的人文情怀;
它以旧容新貌贯串过去与未来,诉说着上海滩的动人故事;
是的,一条路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关于上海的故事,你愿意来读读吗?
(文:李怡 编辑:张梦迪)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