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枪案发生在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好莱坞机场。事发时,凶手随着一名男子和两名儿童,走到行李提取处,就如人们从口袋中掏出手机一般,冷静从容地从腰带处掏出手枪,开始射击。由于凶手是受过训练的美国大兵,所以行凶时,瞄准机场旅客的头部开枪,最后导致5人死亡,多人受伤。随后,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听到这一消息后,心都碎了。
据报道,凶手圣地亚哥是一个从伊拉克战场回来的美国老兵,持美国军人身份证,曾是美国国民警卫队队员,还拿过战斗行动徽章。
心理问题?还是恐怖袭击?
对于圣地亚哥为何行凶?一个比较可能的说法就是其精神出现了问题。凶手的哥哥说,圣地亚哥以前是个不错的平静的年轻人,其阿姨说,从伊拉克返回后,圣地亚哥就“变了个人”,谈论毁灭或者儿童被杀之类的话题,一度还出现了幻觉。去年11月,圣地亚哥曾走进联邦调查局的办公室,称政府一直在控制他的思想,强迫他观看有关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视频。
也有报道称,执法部门在初步调查中发现,圣地亚哥曾浏览互联网上极端组织相关内容,不能排除“独狼式”恐怖袭击的可能性。
挥之不去的枪声 逃之不出的战场
枪案凶手圣地亚哥的种种行径和精神状况,让人不禁联想起美剧《国土安全》的男主角,那位从阿富汗战场荣归故里的布鲁迪中士。剧中,男主角躲在墙角,脑中不断闪回战场情景并精神崩溃,数次被策反心理扭曲成为双面间谍,到死也无法忘记那个因美军空袭而死的阿拉伯小男孩。
之所以有像《国土安全》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之类的影视作品,是因为美国大兵精神失控已经是一个颇为常见的现象,对美国社会也造成一定的困扰。对于不少美军士兵而言,残暴杀戮,战友伤亡,军人使命,同情内疚,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战争创伤如同跗骨之蛆缠着他们。
美国退伍军人常见的一种病便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会带来暴力犯罪率上升;离婚率升高;自杀率上升等后果。在美国,退伍士兵杀人或者自杀的新闻并不鲜见。
· 2009年,胡德堡军事基地枪击案,凶手哈桑是阿拉伯裔美国公民,由于不堪忍受即将被派驻阿富汗的压力,心理崩溃,开枪扫射,打死13人。
· 2013年,华盛顿海军基地枪击案,凶手亚力克斯曾在海军后备舰队正式服役,最终也造成10多人死亡。
· 2013年,曾被两次派往伊拉克战场的年轻退伍军人萨默斯因为PTSD,开枪自尽。
· 2015年,从伊拉克战场返回的韦斯特布在酗酒之后,开枪结束了自己年仅31岁的生命。
胡德堡军事基地枪击案,凶手哈桑
根据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估计,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回来的老兵成为杀人和自杀案件的高发人群,每天有20名左右的退伍军人死于自杀,军人卷入的杀人案件也不断猛增。
不知为何而战的美国大兵
为何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回来的美国老兵特别容易出精神问题呢?除了社会融入度低,学历不高,福利制度等等问题以外,一个可能的重要的原因就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被舆论认为是“不太成功”或者是“缺乏正义”的战争。
美国以“911”之名,发动的“反恐”战争实际变成了对阿富汗国家的战争,导致每年有成千上万名阿富汗人死于战火。同时,战线长久的阿富汗战争也成了美国社会难以承受之重。据统计,有数千名美军官兵在阿富汗丧生,另外,美国为阿富汗战争承担着巨额的财政支出。不少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是厌倦并反感阿富汗战争的。
伊拉克战争则更加饱受诟病。美国打伊拉克时,自称有两个理由:一是说,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二是说,萨达姆和本拉登基地组织有联系。可是,仗打了这么多年,美国始终没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没有发现萨达姆和本拉登之间有什么联系。更不要提,美军宣布从伊拉克撤军后,“伊斯兰国”乘乱崛起,导致难民无数,已成全世界的头号问题。所以伊拉克战争,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美国国内,都是深受批判。
美国士兵们也许在一开始,抱着“反恐”的理念走向战场,并不完全清楚这场战争的意义所在。随着发动战争的理由被逐步推翻,战争的恶果不断显现,士兵们发现他们自己变成了不正义战争的执行者。他们不仅在战争中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战友,还失去了原本坚定不移的信仰。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佛州机场凶手圣地亚哥从伊拉克回来之后,突然“变了个人”。也许是他发现战争不太正义,从而饱受折磨,精神错乱,产生报复念头,甚至存在被极端组织“策反”的可能性。
新年“第一枪”考验美国新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战争带来的恶果已经显现,军人的精神创伤已经存在,枪击案频发的现状已然成形,如何将这种对世界、对美国、尤其是对普通人的伤害降到最低?这新年的“第一枪”,实际上考验着在1月20日即将上台的新一届特朗普政府,迫使美国在多个方面好好“思考人生”!
候任总统特朗普在佛州机场枪击案后,发表简短声明称,“关注佛罗里达的可怕情况,为所有人祈祷,注意安全。”
首先,在控枪这一内政上,众所周知,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受到美国步枪协会(NRA)的背书,并且深感自豪,还在竞选的多个场合表达了对枪支管控的反对。在巴黎恐袭期间,特朗普还曾经强调持枪的重要性,他说,“我有持枪证,如果我在那里,如果有人在那里,如果我们也有火力的话,那些人就会被赶走。”
虽然特朗普看似在控枪问题上立场坚定,但是,不断发生的枪击案必将敲打新一届政府的立场。越来越高的控枪呼声和难以通过的控枪法案,或许会导致已经深度撕裂美国社会更加分裂。
其次,在外交方面,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表达对伊拉克战争的反对。特朗普曾表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由于伊拉克战争,我们损失了2万亿美元,丧失数千人的生命。”
然而,特朗普反对前几任美国总统的中东政策,并非出于正义的理由,而是出于其特有的商人思维,觉得美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未取得相应的回报。特朗普希望美国从中东泥潭中暂时脱身,想集中力量把美国家里的事做好。
在可预见的未来,“新孤立主义者”特朗普在中东事务上采取战略收缩,看起来已经是大概率事件。然而,落实到具体政策上,还面临许多困难,例如,根据伊拉克的前车之鉴,美国的收缩能否保证中东国家,在力量真空期的政局稳定?美国是否要和俄罗斯联手打击“伊斯兰国”?如何处理美俄在中东地区的反复博弈?等等等等。
有人说,战争是民众的噩梦,军人的梦魇和政客的谎言。1月6日,由伊拉克战场回来美国老兵圣地亚哥,在佛州机场发出的“第一枪”似乎验证了这一说法。战争是把“双刃剑”,“反恐”战争并没有取得美国想象中的胜利,反而给中东人民制造了苦难,也给参与其中的美国士兵带来了折磨。采取以暴制暴方式的“美式反恐”终究却落得个“害人害己”的结局。
(实习编辑:祝闻豪)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