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开场介绍中表示,随着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也就是放开“二孩”的政策、人口及学生流动,都给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和城镇学位供给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许多地方,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
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三大目标:
一是“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即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一个全覆盖”是“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预计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要基本协调。
二是“乡村弱、城镇挤”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即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三是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目前是93%,今后要提升2个百分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若干意见》共提出了十项重大改革和发展举措。一是同步建设城镇学校,扩大城镇学位供给;二是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三是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四是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五是统筹城乡师资配置,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的问题。六是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七是改革教育治理体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八是改革控辍保学机制,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九是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保障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十是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政府财政投入5000亿改造乡村薄弱学校
在谈到部分地区乡村学校条件差的问题时,刘利民介绍,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5000亿用于硬件建设,预计到2018年,基本办学条件可以达到相应标准。硬件逐步解决和基本解决以后,要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的政策,完善生活补助政策,健全收入长效联动机制,提高乡村教师的收入水平,健全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保障机制,职称评聘要向乡村倾斜,将符合条件的,边远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让乡村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
此外,近几年国家对乡村教师队伍启动了国培计划,已经培训了农村教师600多万,同时为了加强基层的乡村学校,实施了“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到现在有近60万大学毕业生到了基层一线工作,为期三年。据统计,这些青年教师三年培训到期后,留在当地工作的约87%。”
到2020年消灭56人以上“大班额”
此
次出台的《意见》中提到了大班额的问题。刘利民解释,什么叫大班额?中小学标准班额,小学是45人,初中是50人,56人以上的班叫做大班额,66人以上
叫超大班额。目前,全国大班额的分布有三个特点:一是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个别省份大班额比例超过20%,比较严重。二是从城乡看,主要集中在
城镇,全国3/4的大班额集中在中西部的县镇。三是从学段上看,主要是集中在初中。
教育部已经要求各省制定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建立消除
大班额的工作台帐,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加快消除现有大班额。同时要避免产生新的大班额问题。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到
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预计到2020年大班额问题就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随迁子女:简化优化随迁入学流程政策
而在谈到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时,刘利民明确表示,对随迁子女要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刘利民表示,随着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将来公办和民办学校,都不得向随迁子女收取有别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任何费用。要充分保障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只要符合当地要求的,就可以保障上学。今年,各地按照国家要求,积极推进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人数大幅增加。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