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国双航母首次同框 合影,辽宁舰是在结束训练后驶抵大连重工船厂码头,与首航后进入船坞做交付前最后底部处理的国产新航母首次会面,辽宁舰已完成所有训练科目,形成的训练大纲将对后续航母舰员和舰载机飞行控制人员的培训起到重要作用,新航母形成战斗力时间将大大缩短。
今日我国双航母首次同框
辽宁舰结束训练驶抵大连重工船厂码头,与首航后进入船坞的国产新航母首次同框。
这是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同框照片,多年前,尚未建成的“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航母也曾有与刚刚完成试航匆匆开往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同框合影,而那之后,“瓦良格”号历尽坎坷,直到2011年变身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方才涅槃重生。
1989年10月未建成的“瓦良格”号与“库兹涅佐夫”号
在那次凄惨的合影之后,“瓦良格”号与“库兹涅佐夫”号兄弟从此分道扬镳,“瓦良格”更是险遭暗算,多个部位被爆破,好在乌克兰在吸取“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被欺骗而活活拆解的教训后,留了个心眼儿......
我国“辽宁”号航母编队
而本次同框的,则是意气风发的“辽宁”舰和刚刚完成首航的国产新航母,它们将在不远的将来组成双航母编队,可遂行复杂的海上打击任务。
新航母在首航之后进入船坞,应该是对底部进行出厂交付前的最后处理,包括重新刷防护漆等作业,毕竟新航母下水后,一年的舾装工作一直在海水中进行,交付海军前当然要崭新包装一番,这也是厂方一贯的通行做法。
而“辽宁”舰则是刚刚在新闻中报道称,完成了所有科目的训练,包括夜间起降舰载机训练,这意味这舰载机飞行员已经具备多种复杂气象和夜间条件下执行战斗任务的能力,“辽宁”舰航母多年训练,为我国航母训练体系积聚了丰富的经验,最终将编成训练大纲,后续航母的训练将有章可循,战斗力形成速度将大大加快。
央视《军事报道》栏目日前曝光了歼15在辽宁舰上进行夜间起降的视频画面,根据时间推算,歼15应该是在4月12日海上阅兵之后奔赴训练场进行夜间起降训练的,因为有诸多信息可以作为佐证。4月15日,海军航母编队指挥员陈岳琪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航母编队训练大纲的全部科目,多次组织了编队全系统、全要素、全流程地实际使用武器,实兵对抗演练,以及远海区机动训练……”4月17日,解放军报官方微博“军报记者”在介绍辽宁舰编队演训情况时描述“凌晨,辽宁舰甲板一派忙碌景象,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布满甲板。随着起飞助理陈小勇的‘放飞’示意,多批多架歼-15舰载战斗机伴着发动机尖厉的呼啸声依次腾空而起,直冲云霄,与海军岸基航空兵展开‘背靠背’的自由空战训练。”
近年来,有关歼15是否在辽宁舰上进行复杂气象条件及夜间起降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事情。这是因为只有实现了夜间起降,辽宁舰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这对于提高航母的战术灵活性具有重大意义。
夜间舰载机起降难度极大,即使是航母使用经验最丰富的美军,1000多名舰载机飞行员中,也只有十分之一具备夜间复杂气象下在航母上的起降能力。
而如果航母仅有昼间起降能力,那么作战时对方在夜间就可以养精蓄锐,在白天集中力量进行对抗。而具备昼夜间起降能力之后,对方就很难预测我方攻击时间,限于疲于奔命的状态,而且夜间作战,对方受制于暗夜限制,防御效能将明显降低。因此,在航母的实战历史上,很多重大海战都是在夜间发起。特别是二战后航母参加的实战,基本都是从夜间发起。例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海军舰载机基本都是夜间起飞,向对手发起攻击。航母之所以注重夜间起降能力,是因为夜暗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舰载机的攻击起到隐蔽作用,达到攻击的突然性。同时夜暗条件不利于敌方进行防空作战,能够大幅降低舰载机的战损。
但是,夜间起降也是航母舰载机应用领域难度最大的技术,特别是夜间着舰的难度远大于夜间起飞。因为起飞时舰载机就在飞行甲板上,飞行员推油门、松刹车,调整姿态,和白天相比难度没有增加太多。但是着舰就不一样了,飞行员要驾驶速度很高的舰载机在夜间从空中落到航行中的航母飞行甲板上,有比喻说“着舰时,看航母就像看大海中的一片树叶”,而夜间要看到这片树叶毫无疑问更加困难,没有精湛的驾驶技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做不到的。
夜间条件下,海空一色,对飞行员的空间判断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于没有任何参照物,飞行员缺乏直观的方向感,只能依靠舰载机上和航母上的导航和仪表来保持航向进近。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机上看航母甲板的降落点,本来就如同一根绣花针对着十几米外的针孔一样。机上的高度表没有百分之百的精确,而且航母还是不断行进状态,又随着海浪产生横摇和纵摇。此外,出于安全考虑,航母甲板在夜间也不会灯火通明,只有辅助降落的灯光开启,舰载机必须飞得距离足够近才能看得见。在这样的情况下,飞行员要驾驶舰载机不断修正航向、对准航母斜角甲板上的降落区、保持准确的下滑角和速度,难度几乎如同盲降,心理压力极大。因此,飞行员在驾机着舰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所有的着舰操作都需要练到依靠肌肉记忆的程度。即使是拥有丰富航母使用经验的美国海军,在夜间着舰时不管是舰载机飞行员,还是航母上的各类人员,也都是打着十二分的精神。
如果是复杂气象条件下进行夜间着舰,难度更是倍增。如果遇到雨雪天气、恶劣海况,不仅能见度巨降,而且气流会干扰舰载机的飞行轨迹,大风大浪则会造成航母幅度很大的横摇和纵摇,而飞行员在近乎零能见度的情况下还得根据航母甲板起伏状态不断调整下滑角度和速度,而且还只能通过仪表来判断甲板的起伏,这个难度非常非常大。再强调一遍,在美国海军1000多名舰载机飞行员中,也只有十分之一具备夜间复杂气象下在航母上的起降能力。
中国海军在航母训练上坚持从易到难,从白昼到暗光,再到夜间起降训练,同时有保持着科学稳妥的态度,而不是急于求成。实际上,在2013年12月辽宁舰首次赴南海训练时,飞行员就已经驾驶歼15战斗机完成了低能见度条件下的起降。次年4月21日,由中航工业拍摄的辽宁舰的舰载机编队训练官方视频首度公开,其中显示辽宁舰在日落黄昏时进行训练,展示了歼-15在临近夜间着舰的训练情景。而到现在实现舰载固定翼战机的夜间起降,又过去了整整4年时间。这既反映了夜间起降的难度之大,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海军为了夜间起降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耐心。
“辽宁”舰甲板布满舰载战机
目前齐装满员的我国航母表明包括舰载机飞行员在内的人才和装备都呈溢出状态,等待接收第二艘航母,而新航母是对“辽宁”舰的优化,在操作上并无大的不同,因此,新航母形成全状态战斗力速度会非常快。
“辽宁”舰在近八年使用之后,有可能进行中期维护和改装,随后双滑跃航母将率先承担起作战值班任务。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苏宁 实习编辑:朱佳明)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